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粵海集團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切入點、落腳點,大力弘揚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時代楷模”精神,同困難斗爭,與時間賽跑,開足馬力趕進度、攻難關、保節點,以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的奮進力量,按下民生工程建設的“加速鍵”,讓黨旗在工程建設一線高高飄揚;以國企的擔當作為,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以安全、高效、優質的“十大工程”建設實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韶關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優質供水惠澤130萬韶關人民
6月18日,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韶關市2021年“為民辦實事”重大民生工程——韶關南水水庫供水工程舉行通水運行儀式。隨著這一民生水利工程的正式投用,130余萬韶關人民終于喝上期盼了26年的南水水庫優質水。
自接管該工程以來,粵海集團提高政治站位、踐行國企擔當,緊緊圍繞“穩投資、追進度、保安全、提質量”要求,緊盯計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壓茬推進,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高效協同有關單位,堅決執行建設任務,相繼攻下了橫穿國道、穿越高鐵橋等難關,啃下了伸縮節漏水整治、石頭山硬巖破挖等“硬骨頭”。工程主體于今年3月30日完工;5月25日開始階段通水試驗;5月30日全線通水試運行;6月18日全線正式通水。來自南水水庫的清澈“甘泉”進入韶關千家萬戶,充分彰顯了“粵海速度”和“粵海精神”。
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供水工程:助力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供水工程項目是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取水、用水的主要來源工程,是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推動大南海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任務。一期包括取水工程(改造)、園區水廠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三部分,建成后供水量可達27萬噸/日,滿足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原水需求及首開區入駐企業的用水需求。
粵海水務大南海項目公司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工程自今年3月中旬開工以來,克服了原材料漲價、工期進度緊、施工難度大等客觀條件限制,以超常手段,一手抓安全、一手抓進度,又快又好推進項目,于5月30日順利完成首期12萬噸/日的原水通水目標,正式向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提供生產用水,為大南海開啟大建設、大發展貢獻“粵海智慧”和“粵海力量”。
粵海產業園大黎路:提前一年完工 實現多方共贏
5月24日,廣東東莞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東部片區主干線——東莞市謝崗鎮大黎路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大黎路是東莞市謝崗鎮銀瓶創新區基礎設施PPP項目子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1.66億元,南北貫穿粵海產業園東部片區,是謝崗鎮“五縱四橫”中的第五縱向干線,也是園區連接未來博深高速謝崗互通的重要通道。項目于2020年5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實際工期為373天,較原計劃提前1年完工。大黎路項目充分響應東莞市政府將銀瓶合作創新區打造成粵港澳生態發展創新區的要求,始終堅持“高效、優質”的建設原則和“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不斷優化項目周邊環境,對沿線村道、商鋪出入口統籌規劃調整,增建橋底停車場、慢行交通設計等工程內容,大幅改善了沿線居民群眾的生活便利性,實現了政府、居民、企業的多方共贏。
汕頭泰山路加壓泵站工程:有效解決新津片區、新溪片區用水需求
為配合汕頭市亞青會場館及新溪片區開發建設的用水需求,解決汕頭東海岸新溪片區供水問題,汕頭粵海水務啟動泰山路加壓泵站工程建設。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新建1座日供水規模12萬噸的加壓泵站和1座清水池,以及按照近期規模配置日供水規模4萬噸的設備,服務面積約5.1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預計達17萬人。
經過8個月的連續奮戰,汕頭泰山路加壓泵站工程于6月26日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這是繼汕頭市潮南區三鎮污水工程順利完工后,粵海集團再次向汕頭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泰山路加壓泵站的建成,將有效解決汕頭市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新溪片區開發建設的用水需求,筑牢供水安全屏障,助力汕頭市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陽江城區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切實改善沿線居民生活環境
陽江市城區排水管網改造工程總投資8.2億元,涉及總長逾99公里的管網改造,建設期3年。建設內容包括進一步完善雨污分流截污改造,消除管網事故隱患,建設一套能有效收集污水并匯集污水廠的污水管網系統,治理黑臭水體,可有效改善周邊及下游受納水體水環境。
項目落地以來,陽江粵海環保公司不畏艱難,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第一時間與施工單位協商,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調整施工班組,優化施工方案,延長工作時間。在去年主體工程涉及的8條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完成并通過中央環保考核的基礎上,今年地方政府又根據更高的生態建設標準要求增加了收集區域和管網工程量。經過項目公司和參建各方的不懈努力,6月22日已完成全部管網工程,切實改善了區域內居民的生活環境,獲得當地政府和群眾一致好評。
吳川市濱江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管網覆蓋當地大部分區域 服務人口超20萬
吳川市濱江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PPP項目是湛江市及吳川市的重點市政環保項目。吳川市濱江污水處理廠總設計處理規模為7.5萬噸/日(一期建設規模為2.5萬噸/日),新建提升泵站2座,新建污水廠配套管網68.48公里,管網覆蓋吳川市大部分區域,正式建成運營后,預計服務人口超20萬。
項目于2019年10月開工,為早日提升當地居民生活質量,吳川粵海環保公司協同施工方、監理方制定合理施工措施,保障夜間加班照明、物資補給,增加夜間巡查力度,并制定“紅袖章”和“班前班后安全教育”制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全力以赴追趕進度。項目進行過程中,項目公司鼓勵員工提合理化建議,由專人跟進和統計、擇優落實,對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的員工和高效、高質量完成工作的班組進行獎勵。6月24日,工程提前實現污水管網全網段完工貫通,污水處理廠持續達標排放,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作出貢獻。
江蘇興化長江引水工程:打造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典范
總投資逾27億元的江蘇興化長江引水工程是中央環保督查項目,也是江蘇省和泰州市重點工程。該項工程的建成運行,對于進一步壯大粵海集團水務業務發展,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百萬興化人民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項目實施主體,興化粵海水務精心謀劃、精密協同、精細管理,采取留崗獎勵、競賽鼓勵等一系列舉措,不僅搶回了因疫情影響耽誤的施工工期,而且保質保量完成了各個重要節點建設任務。在實施重要節點過程中,興化粵海水務與中國一冶聯合組織開展了泰州市十大省級重點工程勞動競賽活動,在各個建設工地掀起一股比、學、趕、幫、超的競賽熱潮,極大調動了施工隊伍和勞務班組的勞動與創造活力,為推進施工進度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戰,該項目已提前完成總長約174公里的輸水干管鋪設任務,兩座新建提升泵站開機運行,于6月底成功實現新建原水管網和提升泵站與全市6大區域水廠連通試運行,困擾興化市民多年的飲用水水質水量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江蘇邳州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覆蓋全市 保障195萬人飲用水安全
邳州粵海水務投資建設運營的江蘇邳州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設計管網工程總長度1025公里,另含1座10萬噸水廠及83座區域泵站。該項目是國內首次創造性地采用一次性、大跨度穿越工藝,施工難度大、要求高。邳州粵海水務上下齊心合力、主動出擊,會同各參建單位夜以繼日、攻堅克難,順利完成了各項節點目標。今年5月11日零點,全長2056米、管徑102厘米的鋼管隨著旋轉接頭破土而出,成功穿越京杭大運河,連通邳州南北區域供水管網的定向鉆工程順利完工。
截至目前,水廠已全面建成并供水,區域泵站已全面投運,通往全市24個鎮街的管道已全部接通。全市24個鄉鎮195萬群眾將徹底告別地下水、河溝水等無保障的劣質水源,喝上盼望多年的優質地表水。至此,運河南、北區域單一水源供水格局被歷史性地打破,形成了南北地表水互補、地下水應急備用的三水源供水新格局。
云南昆明陽宗海水廠暨管網建設項目:改善區域人居環境 惠及當地居民和企業
作為粵海水務在云南水務市場拓展的首個項目,昆明陽宗海水廠暨管網建設項目總投資5.4億元,規模7.4萬噸/日,新建內容包括1座自來水廠、1座污水廠和相關配套工程,是轄區內首個采用PPP模式建設的民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陽宗海區域內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并有效提升區域內污水排放質量,改善陽宗海的人居環境,惠及區域內大部分人口和企業。
項目于2020年6月開工,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昆明粵海水務多措并舉、攻堅克難,2020年底已完成18公里原水管網及54公里配水管網鋪設,廠區主體結構全部完工;今年5月污水廠完工驗收,6月自來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完工驗收,兩廠正式運營,整個項目進入特許經營期,受到地方政府和群眾的充分肯定,成為陽宗海地區項目建設典范。
海南儋州濱海新區供水工程:打造海南供水規模最大的鄉鎮供水工程
近年來,隨著儋州濱海新區開發建設加速,外來人口急劇增加,用水需求迅速增加。2017年4月,儋州粵海水務正式接管和運營原只有1萬噸/日規模的新地水廠,經實施改擴建工程,2018年建成投產后供水規模達5萬噸/日。濱海新區供水工程(二期)于2020年8月1日開工,水廠及管網同步建設,于今年4月26日正式并網供水,使濱海新區供水總規模達到10萬噸/日,有效滿足濱海新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也成為6月初當地開始運營的重點旅游項目海花島的供水生命線。項目的高標準建成,受到了海南省及儋州市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和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文:粵海水務、粵海置業、各工程項目指揮部